机械臂整齐划一地在产线上挥舞,AGV小车有条不紊的在过道里穿梭,这或许是大多数人提到工业4.0,脑海中浮现的画面。
然而,这个画面只存在于“灯塔工厂”级别的工业4.0场景。现实中,中国还有大量的工厂在使用老旧的二手SMT设备。一套超过10万元预算的数字化转型系统,能让老板们思考大半年。
今年1月,世界经济论坛(WEF)公布最新一批“灯塔工厂”名单,全球有18座工厂入选,其中8家来自中国,截至目前,全球现有132座“灯塔工厂”,中国的“灯塔工厂”增至50座,持续排名全球第一。
在中国的企业里,目前参与打造数量最多“灯塔工厂”企业的是海尔(海尔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赋能了7座“灯塔工厂”), 其次是工业富联,工业富联参与打造了6座“灯塔工厂”。
不过,打造一个个性化的“灯塔工厂”的计价单位动辄上亿元。对于大量腰部以下的企业来说,虽然他们也想要一套“灯塔工厂”系统,但高昂的成本并不是都能承担得起。
作为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绝对主力,规上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的“数字化”需求,无疑是最为庞大的,因此一套或者多套,便宜、好用、可复制的数字化系统就成为了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共同需求。
数字化转型不能只靠一套工业软件
2013年,在富士康潜心研究数字化18年的宋勇华,辞职出来成立了灿态科技。2014年,他接到老东家富士康的邀请,与另外“八勇士”前往郑州苹果代工厂参与数字化建设,“我们每个勇士负责‘开垦’一块业务,从八个面来构建数字化系统。”
从0到1,八勇士一待就是三年。这八个勇士往下可拆分为两组人马,一组负责代表工厂硬实力的传统工业四大部门——工业管理、生产管理、品质管理、经营管理。具体来看,工业管理精髓在于流程最精简;生产管理要求节拍快速响应;品质管理重点在于合格率最大化,经营管理强调成本最小化。
但光有硬实力也是不够的,还要有软实力。另一组人马则负责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流畅的四大软实力:IT负责用数字化记录工厂活动,让一切透明化;IE负责统筹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,使之达到精益化生产;自动化负责调配人员,达到最简化;云网负责数据的存储、传输和分析,帮助决策更优化。
整套富士康灯塔工厂方案执行下来,打破局部应有的信息孤岛,产业链上下游发挥出协同效应。其中,单一工厂人力上节省121人,生产效率提高24%,一次良率(FPY)提升3.5%,算下来直接节省成本约1107万元/年。
“所以说,数字化转型不能只靠一套工业软件,也不是说数据上云就结束了。它好比是在盐碱地里种苹果,不能光撒种子,还要从源头疏通水渠,用锄头开垦土地、定期打药维护等。这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。”宋勇华说。